2025年2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優化調整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布局,并于近日 印發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調整方案》,按照“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有進有退”的原則,新增廊坊商貿服務型、 長治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等26個國家物流樞 紐。
新增的26個國家物流樞紐均位于“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等重要通道,其中近60%位于中西部地區,將有效增強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支撐保障能力;與區域產業發展、消費密切相關的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樞紐比重超過40%,將有效支持相關城市探索“產業集群+物流樞紐”協同發展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1、
國家物流樞紐是指在國家或地區層面上,綜合利用交通、信息、資金等多種資源,通過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模式,形成的多個物流功能集成的核新節點,包括集散運輸、物流服務、信息處理和增值服務等。國家物流樞紐是重要的物流資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在集聚整合各類物流資源、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是指以生產和服務相結合為特征,依托物流基礎設施和現代科技,在全球和區域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流中心。這類物流樞紐不僅負責貨物的運輸和存儲,還提供包括加工、組裝、分揀、調度、信息處理等增值服務,旨在提高產業鏈的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長治作為新增的 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位于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是山西與華北地區和中原地區聯系的重要門戶,也是環渤海經濟圈、中原經濟區、隴海經濟帶的交匯點,具有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優越區位。與此同時,長治是山西省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煤炭、煤化工、鋼 鐵、電力和半導體光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多個傳統和新興支柱產業。 目前來看,長治擁有具備千萬噸級大宗商品吞吐能力的長治陸港國際物流園區,該園區正是市委、市政府打造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的一個重要承載主體。
2023年5月,長治便印發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多節點、多通道、多業態、集群式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框架基本形成,入圍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進入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體系,并在同年9月入選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
長治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實施方案重點工程
2、
除新增的長治外,山西還有太原、大同、臨汾也是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其中太原、大同、臨汾均是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此外太原還是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是指位于內陸地區,依托鐵路、公路及其他陸路交通設施,與港口相連接,形成集運輸、倉儲、分撥、配送及增值服務于一體的綜合物流網絡。如鄭州國際陸港、西安國際陸港、重慶物流樞紐等。
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是指為滿足國內外貿易和服務需求而建立的物流中心,通常具有現代化的物流設施、配套服務、信息技術應用以及高效的運輸網絡。
本次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調整后,共有152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布局建設229個國家物流樞紐(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牽頭將6批151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重點建設名單),將進一步提高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均衡發展水平,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更好銜接國家物流大通道、綜合運輸大通道以及重要鐵路物流基地、內河港口等重要物流節點,提高整體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實現對國內生產總值4000億元以上城市的基本覆蓋或有效輻射,進一步強化對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指導各地高質量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并協調有關部門在自然要素保障、投融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樞紐的綜合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229個,新增26個
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46 個)新增7個六、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17 個)新增1個
呼倫貝爾(滿洲里)、錫林郭勒(二連浩特)、巴彥淖爾(甘其毛都)、丹東、延邊(琿春)、黑河、牡丹江(綏芬河―東寧)、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德宏(瑞麗)、紅河(河口)、西雙版納(磨憨)、日喀則(吉?。⒁晾纾ɑ魻柟梗?、博爾塔拉(阿拉山口)、克孜勒蘇(吐爾尕特)、喀什(紅其拉甫)
注:紅色字為新增或調整布局的國家物流樞紐